首页 / 名言警句

55、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—明代谚语  译:一句良善有益的话,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;相反,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,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,即使在六月大暑天,也会让人觉得寒冷。 
56、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—《论语》  译: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,别人并不理解,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、委屈。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? 
57、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有了过错而不改正,这就是真的过错了。 
58、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—《三国志》  译: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,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。 
59、读书本意在元元。—宋·陆游  译: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,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。 
60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,不弄虚作假,这才是明智的行为。 
61、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见到好的人,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,见到好的事,生怕迟了就做不了。看到了恶人、坏事,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,要立刻离开,避得远远的。 
62、当仁,不让于师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遇到应该做的好事,不能犹豫不决,即使老师在一旁,也应该抢着去做。后发展为成语“当仁不让”。 
63、知耻近乎勇。—《中庸》  译: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,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。 
64、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—《左传》  译: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,可表达不适当,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,难以传播千古。 
65、人皆可以为尧舜。—《孟子》  译:只要肯努力去做,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。 
66、学之广在于不倦,不倦在于固志。—晋·葛洪  译: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,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。 
67、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—《增广贤文》  译:学习要不断进取,不断努力,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,不努力向前,就只能向后退。 
68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。 
69、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—《诗经》  译:想起父母,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!他们生我育我,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! 
70、生有益于人,死不害于人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  译:人生在世应当做—个有益于人民的人,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“鬼”。 
71、利于国者爱之,害于国者恶之。—《晏子春秋》  译: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,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,远离它。 
72、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不该干的事,即使很想去干,但坚持不干,叫“忍”。对小事不忍,没忍性,就会影响大局,坏了大事。 
73、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—《劝学》  译: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,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。 
74、千经万典,孝悌为先。—《增广贤文》  译: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,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。 
75、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讲事实,不凭空猜测;遇事不专断,不任性,可行则行;行事要灵活,不死板;凡事不以“我”为中心,不自以为是,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,共同完成任务。 
76、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,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。 
77、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—《孟子》  译: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、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。 
78、好学而不贰。—《左传》  译: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。 
79、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—《论语》  译:君子致力于根本,确立了根本,“道”也就自然产生。